洁净室设计中的重点分析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环扬未来对这些关键点的详细探讨:
洁净室原理:洁净室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室内空气中的微尘粒子数量,以达到一定的洁净度标准。通常,每立方米空气中小于0.3微米粒径的微尘数量控制在3500个以下,即达到国际无尘标准的级别。而在一些对洁净度有要求的场合,如芯片生产,微尘数量会被严格控制在每立方米1000个以内,即1K级别。
洁净标准与等级:洁净室的标准通常遵循ISO国际标准,根据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子直径大于划分标准的粒子数量来规定洁净度等级。
设计依据:洁净室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和GB50591《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结构单元设计要求:
噪声:洁净室内的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工作。
温湿度:根据洁净室的用途和工艺要求,应设定合适的温湿度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新风量:应满足洁净室最小新风量、满足洁净室正压要求的最小新风量以及满足每个人所需最小新风量之和。通常,应保证供给洁净室内每人每小时的新鲜空气量不小于40m³。
压差: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小于5Pa,洁净区与室外的压差应不小于10Pa,以防止外部污染物的侵入。
配电:洁净室应有自备电源或不间断电源供电,以确保在停电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运作。
照度:洁净室的照明应满足一定的照度要求,通常照度取350lx,平均在500lx左右。同时,灯具的安装数量应受到送风风口数量和位置等条件的限制,以确保在达到同一照度值情况下,安装的灯具数量最少。
气流流型选择:洁净室的气流流型应根据洁净度等级和工艺要求来选择。当空气洁净度等级要求为1~4级时,应采用垂直单向流;而在其他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非单向流或混合流等气流流型。
送风、回风和排风系统设计:送风系统应至少经过三级过滤(粗效、中效和高效),并且高效过滤器应设置在系统的末端。回风和排风系统应与送风系统联锁,以确保在送风机启动后再启动回风机和排风机,关闭时则相反。同时,应合理设计送回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以确保气流组织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材料选择:洁净室的材料应选用无尘、易清洁且符合防火、环保标准的材料。如特处理墙面板、地板和吊顶等,均应采用不易产生尘埃和静电的材料。
施工要求:洁净室的施工应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特别注意密封和接缝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施工现场的清洁有序,避免产生额外的尘埃污染。同时,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洁净度要求的达成。
环境管理:应做好人员及各种物品在洁净室的出入管理,避免将污染物带入洁净室。同时,应禁止使用粉手套等易产生尘埃的物品,并严禁在实验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实验间。
监测管理:应定期对洁净室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擦拭设备、地面和回风口装置等。同时,应对洁净室的空气、器材表面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并对温湿度进行检测。此外,还应定期对过滤器进行清洗和更换工作,以确保其过滤效果。
设备管理:应建立洁净室的设备维护保养日志,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同时,应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避免出现故障或事故对洁净度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洁净室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来确保其满足洁净度要求和其他相关标准。